台化燃煤汽电共生厂对环境中 PM2.5 影响之研究 成果报告

台化燃煤汽电共生厂对环境中 PM2.5 影响之研究 成果报告

 
  


成果报告

 

2018/05/18 

 

壹、前言

空气污染物细悬浮微粒(PM2.5)与健康之关聯,为近年來民众及环保团体所关注议题。为此,本部为因应 PM2.5 议题并掌握各厂排放对区域空气品质之影响,委托宜蘭大学张章堂教授及景丰公司进行产学合作研究。本研究计画已于二O一七年六月完成,研究成果显示本部燃煤汽电共生厂在既有各项防制设备下,其排放对区域PM2.5 空气品质之影响轻微。兹以本研究案执行重点主要有:

 

一、 研究结果显示,台化公司各厂之燃煤汽电共生厂之排放,对周界测站 PM2.5 浓度影响比例平均值仅O.二六二%~O.八五九%,极为轻微。故国内面对改善环境 PM2.5 之困境,管理单位更应以

科学合理之論证为依据,提出更有效之管理策略。在目前迫切之缺电危机困境及民众环境意識高涨的客观情势下,本研究采用方法及研究结果可提供学界、社会大众及各级政府制定政策之參考。

二、 本研究案引用 TEDS 九. O(最新版二O一六年十一月公布), 采用实际检测资料为基础及美国环保署使用之 CMAQ 模拟分析方式,及我国秋冬气候最严苛条件为情境,显示本研究方法論

及条件比国内相关研究更为严谨,故详细全文也与环保署空保处发表之「我国细悬浮微粒管制策略(作者蔡鸿德、郭孟芸)」同时刊载于经济部二O一七年八月工业污染防治期刊,为产官学界所肯定。

三、 另本研究成果与其他电力业研究之结論,虽然影响比例略有不同,但浓度之影响均低于一%,也为本研究计画客观性之验证。

 

图一 本研究流程图

贰、环境中PM2.5成因与來源分布

环境中 PM2.5 來源并非为单一污染源造成,倘若仅归咎于单一污染源则过度简化问题。环境中 PM2.5 浓度的來源,涵盖人为与自然活动, 包括了地表风蚀、河川扬尘、海水飞沫、餐饮烹饪、金纸及农废燃烧、工业生产活动以及汽机車行驶排放等,如图二所示。

图二 环境中 PM2.5 形成及排放來源

 

 

 

 

 

 

(參考來源:行政院环境保护署网页)

就原生性 PM2.5 排放量结构而言,根据环保署台湾排放量清册资料库(Taiwan Emission Database, TEDS)九. O版统计,二O一三年全国 PM2.5 排放量七十七,一百八十二公吨,工业制程(二十一%)与移动污染源(二十四%)相当,其他原生性來源以营建工程、道路扬尘及

 


裸露地等(合计五十五%)为主,如图三所示。全国发电相关制程之原生性 PM2.5 排放量仅占五.二二%,其中属电力业电厂排放占了七成(三. 八五%),非属电力业之汽电共生相关程序(包含锅爐汽电共生程序、锅爐发电、涡輪发电、引擎发电等)则占了近其中三成(一.三七%)。另若以环保署资料,PM2.5 來源属境外输入部分(由中国大陸长程传输) 占二十七%计算,则 TEDS 九. O电力业占全部贡献仅二.八一%,与TEDS 八.一版所计算电力业二.九%亦已再下降。

 

 

 

图三 台湾原生性 PM2.5 排放量(TEDS 9.0)各污染源占比

 

由于 PM2.5 在大气化学反应自然合成,以及生成后不易沈降的特性, 來自境外传输所造成空气品质影响不容小觑。根据环保署统计,來自中国大陸的境外传输对台湾环境中的 PM2.5 贡献比例均超过三十%(吴义林等, 二O一四年)。换言之,这些來自于邻近的中国大陸、东亚各国与过境船舶所造成之污染,即便针对国内做再多的减排努力,也无助于国境外传输而來的影响,这是在进行特定污染源 PM2.5 贡献评估时,必须考虑之处。因此,排放影响评估所采用之空气品质模式,必须可同时处理原生性 PM2.5 及衍生性 PM2.5 前驱物(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排放、扩散及传输行为,模拟结果才足具代表性,而本研究所采

 


用之模式─CMAQ 空气品质模式,除可考量大气中污染物间化学反应、空间网格内的交互作用以及质量守恒等化学反应外,亦为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USEPA)所认可之空气品质模式之一。

參、固定源管道PM2.5排放量推估

一、固定源管道 PM2.5 排放量推估方法

一般燃烧性污染源管道,所排放污染物包含:粒狀污染物(TSP、PM10、PM2.5)、硫氧化物(SOx)、氮氧化物(NOx)、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等,如图四所示。管道中所排放之粒狀污染物除 PM2.5 外,还包括了气动粒径大于 PM2.5 之 PM2.5~ 100 微粒,一般通称为 TSP。

目前,国际上未見直接对于 PM2.5 进行限制之管道排放管制标准,而我国对于粒狀污染物之浓度限值、许可证核发、排放量申报及空污费缴纳等各類管制制度,也都是以 TSP 作为标的进行管理, 因此长期以來,国内缺乏大量 PM2.5 检测數据,对于汽电共生机组之PM2.5 实际排放系數与排放量研究,也因此缺乏详实之科学依据。

 

 
  

图四 固定污染源排放污染物种類

基于管道 PM2.5 检测技术门槛及采样成本较高,亦无法全国逐根管道进行检测制定排放系數,因此,国际主流之 PM2.5 排放定量方法, 为美国环保署与加州环保局采用之 PM2.5 比例推估法。该方法系指以已知的 TSP 排放量乘以 PM2.5/TSP 比例,计算 PM2.5 排放量,其推估公式为:

PM2.5 排放量=TSP 排放量 × PM2.5/TSP 比例

 


二、本研究采样方法及采样结果

本研究主要以台化公司彰化厂、嘉义新港厂及宜蘭龍德厂,三厂共计九组燃煤汽电共生锅爐机组,分别位于彰化县彰化市北区、嘉义市西北方之新港乡及宜蘭县龍德工业区,采样期间为二O一五年十二月至二O一六年五月。另外,本公司各燃煤汽电共生机组排放管道所

采用之防制设备如图五所示,在此需特别說明者,采样及二O一五年研究期间,本部超低排放之设备改善尚未完成,现今所有防制效率均已再大幅提升。

 

 

图五 台化各厂区汽电共生机组所采用之污染防制设备

本研究采样结果如表一所示,由于各锅爐设计条件与操作狀况各有不同,故采样检测浓度或有高低,采样结果显示,原生性 PM2.5 排放中,相较于 FPM2.5,CPM 存在相当高比例。以不计 CPM(仅含 FPM2.5)之检测结果中,平均比例为三十六.九九%。而考量检测同时含 FPM 与 CPM 之结果,平均比例为九十七. O五%。其中,彰化厂 G6 机组 PM2.5(CPM 与 FPM 合计)之检测浓度略高于 TSP 浓度,除可能为该排放管道排放温度较高导致较高浓度 CPM 外,也有可能來自前 CPM 检测方法本身的限制所致。

 

 

表一 本計畫各廠管道 PM2.5 採樣成果

厂区

汽电共生机组

PM2.5 检测浓度

(毫克/立方公尺)

该季 TSP 定检

(毫克/立方公尺)

 

彰化厂

G6

8.05*

7.0

G7

1.13

9.0

G8

3.23

4.0

 

嘉义新港厂

SK1

3.4

4.0

SK2

10.25*

13.0

SK3

0.91

11.0

SK4

1.22

8.0

宜蘭

龍德厂

LT2

2.21

11.0

LT3

12.65*

13.0

*管道采样同时包括 FPM2.5 及 CPM

 

 

 

 

肆、本研究采最大影响潜势之模拟情境

如前所述,以本研究所采用之 CPM 标准检测方法,已有數篇研究证实其采样方法存在高估疑虑及高不确定性,但较适合之稀释采样法在国内有实务操作困难。但是,在评估国内实际汽电共生排放对环境影响贡献时,以标准方法保守高估排放量之方式进行,不失为较谨慎之作法。

參考本研究实际采样结果,台化公司之汽电共生锅爐排放管道中FPM 与 CPM 加总之于 TSP 的平均比例九十七. O五%,亦即有九十七. O五%之 TSP 皆为 PM2.5,几近一百%。因此,本研究后续假设汽电共生程序管道所排放之粒狀物 TSP 皆为 PM2.5(即 PM2.5/TSP 比例为一),即采最大排放可能排放情境进行模拟。该情境所假设烟道中粒狀污染物皆为 PM2.5,此排放浓度假设应可视为燃煤汽电共生锅爐之粒狀物浓度上限。此外,本研究基于最大影响考量,评估时选用的运转时數不以特定单年操作时數做设定,而以各厂各机组未來最大可能运转时數为评估分析条件,各厂各机组未來实际操作时數都将不超过此一上限。

以最大排放浓度、最大运转时數的条件计算下,本研究三处燃煤

 


汽电共生厂之排放量占所在县市之总排放量其实仍属有限,以新港厂占嘉义县之比例近三%为最大,由此可知,若只单看原生性 PM2.5 排放量,本研究标的之三座燃煤汽电共生厂占所有环境背景排放量并不算高。

本研究方法力求严谨,目的即为在最严苛之条件下,检验台化公司对于周遭环境之最大影响潜势,相关研究设定情境及模式模拟设定如下:

(一)以 FPM 与 CPM 实际采样以验证台化汽电共生机组之 PM2.5/TSP 比例。

(二)各厂假设最大运转时數条件及最大排放浓度排放,估算各厂汽电共生程序 PM2.5 排放量。

(三)使用美国环保署认可之 CMAQ 空气品质模式,可同时处理排放污染源之原生性 PM2.5 及衍生性气胶前驱物对环境 PM2.5 造成的影响。

(四)采用最新 TEDS 9.0 版排放资料库做为环境背景资料库。 (五)针对污染物不易扩散之惡劣气象条件下(十、十一月)进行模

拟。

伍、研究成果及讨論

一、本研究针对汽电共生燃煤锅爐机组,以本部彰化厂、嘉义新港厂及宜蘭龍德厂之汽电共生燃煤锅爐为例,并以全量生产之最大可能排放潜势及惡劣之气候条件,利用美国认可之 CMAQ 模式进行模拟,作为评估各厂原生性 PM2.5 以及衍生性 PM2.5 前驱物(硫氧化物及氮氧化物)排放对于邻近环境 PM2.5 浓度之贡献影响。

二、研究结果显示(详如表二),各厂对周界测站 PM2.5 浓度平均影响比例为O.二六二%~O.八五九%,测站最高影响比例为一.一O二%~一.六O二%。其中,各厂影响特性不一,如彰化厂以原生性 PM2.5 排放影响为主,嘉义新港厂则以衍生性 PM2.5 前驱物排放影响为主,宜蘭龍德厂则有冬山地区背景浓度较低之情况。故结果显示排放量大小并非与环境影响比例成正比关系,亦即排放影响仍须考量背景浓度、气候传输条件及地理环境而定。

 


三、本部以二O一五年汽电共生燃煤锅爐机组最严苛条件评估,结果对影响中 PM2.5 影响相当有限;甚者,本部在二O一六年起刻正推动消除白烟及超低排放改善,实绩证明已可达到天然气之排放标准,影响更为有限。因此,建议目前政府等单位面对 PM2.5 改善之议题,应以科学合理之論证为依据,提出有效之管理策略,始为正办。

表二 台化汽电共生程序对邻近测站 PM2.5 影响指标

(CMAQ 模拟十~十一月)

 

厂别

 

测站名称

模拟 平均浓度

(微克/ 立方公

尺)

PM2.5 模拟结果(最大情境)

增量浓度

(微克/立方公尺)

增量浓度影响比例

(%)

 

 

彰化厂

彰化站

26.68

0.214

1.102

二林站

22.63

0.009

0.056

线西站

24.19

0.010

0.036

西屯站

29.00

0.035

0.087

埔里站

27.32

0.064

0.198

平均

25.96

0.066

0.296

 

 

 

 

嘉义新港厂

新港站

25.33

0.018

0.085

朴子站

23.63

0.002

0.044

嘉义站

37.61

0.099

0.154

新营站

29.08

0.032

0.207

善化站

33.11

0.046

0.250

美浓站

43.59

0.115

1.130

桥头站

40.04

0.042

0.212

仁武站

51.86

0.052

0.166

凤山站

48.15

0.063

0.171

大寮站

51.48

0.080

0.235

林园站

49.13

0.076

0.222

楠梓站

44.19

0.055

0.270

平均

39.77

0.057

0.262

 

宜蘭龍德厂

宜蘭站

10.63

0.009

0.115

冬山站

10.20

0.152

1.602

平均

10.42

0.081

0.859

(台塑企业 台化公司提供,2018/05/08)